待得董贵嫔几人的身影全然消失,来搬运箱子的内侍们不再动作拖沓, 变得麻利起来。

他们显然都是得了交代的, 当几人从马车里抬出大箱子的时候, 没有人对箱子为何这般沉重露出讶异之色。他们用两根木杖套上麻绳, 将箱子缚上,四人抬一只,小心翼翼地扛进宫室里,一路穿过回廊, 却不是去库房, 而是进了一间偏僻的屋子。

待得这两只大箱子好不容易落了地, 那些内侍除去麻绳木杖等物,也不逗留, 都出去了。

我将门关上后, 连忙将沈冲那只木箱打开,取走上面的裘毯, 掀起隔断的木板。

“表公子,”我压低声音道, “还好么?”

只见箱子底下蜷着的沈冲动了动,道:“我无事。”

我心里松一口气, 忙伸手将他拉起来。

那箱子里逼仄黑暗, 沈冲站起来的时候, 四肢有些麻痹了,有些吃力;眯着眼睛,大约不太适应突如其来的光照。不过看他精神仍是充沛, 并没有被那巷子憋坏,我放下心来。

“子泉呢?”沈冲一边活动着麻痹的手臂,一边问道。

话音还未落,旁边的箱子里面传来不耐烦的闷捶声,我忙将桓镶的箱子打开,取出上面的物什。

桓镶即刻伸出手,仿佛一个溺水得救的人,扶着箱子的边缘,用力撑着坐了起来。屋子里虽光照不强,但仍能看出他脸色发青,深吸了几口气才缓过来。

“公子可觉不适?”我忙过去给他扇扇风,问道。

“何止不适……”桓镶艰难地站起来,一脸嫌恶地往旁边唾一口,低低骂道,“狗刨的司马敛,害我在这棺材里憋了那么久。再让我遇到,我宰了他!”

依照议定的计策,动手的时辰,定在深夜。

这个地方颇是安静,想来平日也没什么人过来,外面院子只有些许鸟鸣,静悄悄的。

没多久,外面来了人,是董贵嫔身边服侍的那位老宫人。她一手提着食盒,一手拿着一只硕大的包袱。

我将包袱接过来,打开,只见里面是先前说好的三套宫中卫士衣冠。

“清晨之时,谢太后过来赏菊,走了不久便说身体不适,匆匆回宫去了。”她说,“方才贵嫔又遣人过去打听,说谢太后卧榻不起,连太医也看了也颇觉棘手,只怕不好。”

我说:“太医可说了是什么病?”

“不曾说。”老宫人道,“那边规矩甚重,宫人不敢多言,只听说谢太后不肯吃药,只说要见圣上。”

“圣上来了?”桓镶即刻问道。

“来了。”老宫人道,“就在不久前,有人看到圣驾匆匆赶去了承露宫,随圣上一道的还有东平王。”

这倒是不奇怪,谢太后吃的那药是我给的,效果我自然清楚,就算那是一个活奔乱跳的壮汉,脉象摸上去也会像临终了一般。这样的大事,东平王自然也要亲眼去看一看。

我又问:“张弥之可回去了?”

“回去了。”老宫人道,“谢长史亦与他一道离开。”

我颔首,又问:“卫尉卿瞿连和马匹如何?”

“马匹已经备好,就在那园子里。外头方才也传来了消息,瞿连就在卫尉署中。不过贵嫔让我提醒诸位,此人颇为警觉,恐怕不易对付。他原是东平王身边卫士,从前东平王出征时,他守在东平王榻前,彻夜不眠。有一回刺客潜入帐中暗杀东平王,被这瞿连发觉,及时救下了东平王。因此,东平王对他甚为看重,如今提拔来做了内宫卫尉。”

我看了看桓镶,他神色无改。

“此事我等知晓。”我说。

“还有一事,贵嫔让我告知诸位。那承露宫中的侍卫和宫人,本有三十余人,若今夜圣上在承露宫驻跸,则可有五十余人。”

我颔首:“那又如何?”

“诸位出去之后,这宫中便落钥上锁。无论事情如何,诸位皆不可回来。”

我知道董贵嫔这样谨慎的人,就算能够做到我交代的所有事,也不会对我十足信任。其实若非经历过上回慎思宫之事,沈冲和桓镶大约也不会同意跟着我来冒这趟险。

我说:“无论成败,我等皆自有办法。”

老宫人看着我,道:“贵嫔说,她今夜会在堂上诵经,为诸位祈福。”

我笑了笑:“多谢贵嫔。”

老宫人不再多言,告辞而去。

“这董贵嫔可真是。”门关上之后,桓镶冷笑,“我等舍命做这许多,其实都是给秦王铺路,她倒好,还未动手,已经打算撇得干干净净。”

“这有甚奇怪。”沈冲道,“我等完事之后便一走了之,董贵嫔还要留在宫中应对各方风云,一个不小心便是杀身之祸,如何谨慎皆不为过。”说罢,他看向我,“现下我等该如何?仍等到深夜再动手么?”

我说:“正是。”

桓镶有些好奇:“你上回不是黄昏便先去做准备了?这回怎不见你动?”

我说:“这回与上回不一样,公子以为我还要准备何事?”

“那谁知晓。”桓镶说着,凑过来,跃跃欲试,“你若须帮手,可带我一道去,我也会翻墙。”

我叹口气:“我倒是有一事缺帮手,不过公子兴许帮不了。”

桓镶讶然:“你要帮何事?”

我眨眨眼:“帮做谢太后和圣上留在火场中的焦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