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跑出来王娇才知道自己刚才待得地方是一个长途汽车站,不远处就是鸡西火车站。

外面超冷,漫天大雪从天而降,让人根本辨不清方向。街上除了白花花的鹅毛雪片,就是被大雪染成白色早已失去本来模样的建筑物。王娇没来过鸡西,但听同学的口吻这里不是一座大城市,人口顶多几百来万。何况在几十年前,人口应该更少而且集中在矿区。刚才妇女的话提醒了王娇,她问她是不是知青,要去哪个农场报到,再加上跑出来时看到售票大厅贴着满是时代标语的红横幅,王娇猜测此时应该在1968年—1976年之间。

王娇有一位远方亲戚就是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曾经听他提到过,说因为十年浩劫,六几年时,学校停课,工厂停产,很多年轻人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只能赋闲在家。这时国家提出“年轻人应该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鼓励大城市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年学子去农村落户,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当时,有几个地区非常热门——黑龙江,云南,新疆,贵州,山西,陕南以及内蒙古。

王娇曾经看过一本叫《血色黄昏》的书,讲的就是一群北京知青徒步走到内蒙锡林格勒草原自愿落户成为牧民的故事。在边疆,知青们吃了很多苦,写血书,睡大车店,逮捕,痛打,审讯,互相揭发,互相背叛,友谊的小船在时代浪潮中说翻就翻,还有很多人是因为大火丧命在草原......想到这些,王娇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此时她还不知道自己在这个空间的身份,只暗暗祈祷千万别是什么大城市来的知青。

街上行人稀少,全部缩脖埋头顶风前行。王娇几次欲问路都不知如何开口。毕竟,她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前后左右白茫茫一片,而大脑也是空白的。

雪又下大了一些,她没戴帽子,雪片沾在了她乌黑的头发上,很快就附了一层,仿佛一瞬白了头。北风吹得她脑仁疼,为了御寒,她只好把围巾一分两用,把里面那一层掏出来盖在后脑勺暂时做帽子。

雪太厚,王娇步履艰难,虽然穿着棉衣棉袄,但在这样极端寒冷的风雪天里,这点棉絮只是杯水车薪,王娇的腿脸手脚很快冻得麻木。不行了!必须尽快找了落脚的地方!先是御寒,二来要弄明白自己的身份。

除了手里提的包裹,王娇身后还背了一个更大的铺盖卷。铺盖卷很沉,勒得她喘不上气。

幸好此地离火车站不远,王娇又往前走了几百米,然后看到路旁有一家破旧的招待所。透过漫天风雪隐约看到牌子上写着“鸡西第一革/命招待所”几个字,而大门左右两侧的墙壁上全是用花花绿绿油漆涂写的时代标语:

“xxx罪该万死!”

“备战、备荒、为人民!”

“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万岁!”

......

王娇忍不住咽口吐沫,显然这些充满醒目的时代标语严重刺激了她的脑神经。

原来我真的穿越了,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一阵冷风吹来,她蓦然清醒,使劲跺跺鞋上的积雪,然后一头冲进街边的招待所。

“你好,小同志!”

招待所上下两层,王娇刚一推门走进去,站在柜台里身着民兵装的短发姑娘就昂首挺胸热情地招呼道。

与外面差不多,招待所里的墙面也跟宣传栏似的,贴满各种时代标语和新格言,什么“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身上补丁厚,糖弹打不透”……在这些慷慨激昂的文字中,王娇忽然看到一张像是日历的东西,走上前去仔细瞅了瞅,上半部已经被大/字/报掩盖,泛黄的下半部显出的年份为:1970年。

1970?!

王娇腿软,想1970年她老妈还没出生嘞!

“你,你,你好……”王娇嘴冻得不利索,腿也不利索,几米的路,走了好久才走到柜台前。

“请问是住宿吗?”女孩脸色蜡黄,身材瘦小,但两只眼睛炯炯有神,散发着一种王娇看不懂的精气神。

“是。”